公交车(语音版)

沪语朗读版

上海人对公交车有特殊的感情,当汽车不是那能普及的辰光,在马路上流动的基本上就是脚踏车,还有就是公交车,市内走亲访友除了这两种交通工具,就只剩11路了——靠两条腿走。

从改开初期到九十年代,上海市内的公交车只有两种:无轨电车和公共汽车。更早咯辰光还有9路有轨电车,从虹口公园到五角场,后来轨道拆脱,改成了公共汽车。有轨电车里鼎鼎大名的是从九江路外滩到静安寺的廿路电车,第二名应当属于走中华路人民路环城线的11路电车。电车的票价是4分、7分、1角、1角3、1角6分,汽车是5分、1角、1角5、两角。特别远的,譬如从浦东陆家嘴到高桥的81路,好象最高要两角5分了。月票呢,一直是6块洋钿一个月,有照片的贴纸硬卡,一直持续到90年后的地铁时代。那个时候,6块洋钿勒一般打工 人三、四十元月的工资里也算是个大头了,所以一般上下班需要通勤的,好一点的单位都会有点补贴,至少不会让职工承担全部。

1973年的月票付款凭证,需要贴在有照片的月票卡上

八十年代后期开始,公共交通开始多样化起来,先是有民营的康华公司,后来又有了空调车、双层车,和各种体制的大巴、中巴。再后来,大上海就进入了地铁时代,到新世纪更加是一年一条线,从上海都能开到苏州了。

讲到文艺作品,文革后有一部电影《小字辈》,讲的是上海公交车司机和售票员的故事。

大明星潘虹在《股疯》里演的也是一个很有性格的公交售票员,直接讲上海话。

相比之下,其它城市为背景的,只有《北京,你早》这部电影是讲售票员的。然而,大多数人不晓得的是,里厢的主演马晓晴来自上海,她小辰光的学堂门口就是一个电车站,杜伯伯搭伊是校友。

大作家金宇澄的海派小说《繁花》里厢的雪芝,亦是公交车售票员,雪芝搭阿宝有过这样一段对话:
雪芝说:以后乘电车,碰到我了,阿宝哪能办?
阿宝心里一酸说:我先买票,如果有月票,我就讲,月票。
雪芝说:阿宝。
阿宝说:嗯。
雪芝说:一定要记得。
阿宝说;啥?
雪芝说:坐我的电车,永远不要买票。